咖啡知識:咖啡豆中花香究竟從邊度嚟? – 集氣箱 Entrebox

咖啡知識:咖啡豆中花香究竟從邊度嚟?

你有冇飲手沖咖啡時,聞到杯面嗰陣似茉莉花、玫瑰或荔枝嘅清新香氣,覺得好似飲緊果茶咁過癮?呢啲就係咖啡嘅花香(floral notes),係精品咖啡(尤其淺烘豆)嘅靈魂!花香唔單止令咖啡更有層次,仲係咖啡師同愛好者追捧嘅風味!

咖啡花香嘅分類

白花類

  • 特徵:清新純淨,似茉莉花(jasmine)、梔子花(gardenia)或百合花(lily),帶甜美輕盈感。
  • 例子:衣索比亞耶加雪菲(Yirgacheffe)水洗豆,似茉莉花茶,入口酸度柔和。

果花類

  • 特徵:花香混果香,似橙花(orange blossom)、玫瑰(rose)或荔枝花,帶濃郁甜度同果感。
  • 例子:巴拿馬Geisha豆,玫瑰同荔枝香混搭,入口似果茶,酸甜平衡。

草本花類

  • 特徵:帶草本或清涼感,似薰衣草(lavender)、洋甘菊(chamomile)或桂花,香氣沉穩。
  • 例子:肯亞SL28豆,薰衣草同黑莓香,酸度活潑,餘韻悠長。

咖啡花香形成嘅化學反應路徑

梅納反應(Maillard Reaction)
喺烘焙初期(豆色轉黃,150-170°C),生豆中嘅還原糖(fructose、glucose)同氨基酸反應,生成醛類、酮類同吡嗪等化合物,產生清新花香(如茉莉花)同果香。隨溫度升高(一爆後,170-200°C),反應加劇,形成深沉花香(如玫瑰、紫羅蘭)。例如,缬氨酸(valine)生成花果香醛類,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)轉化為玫瑰香物質(如苯乙醇)。

影響花香潛力嘅外部因素

(a) 品種與種植條件

高海拔(>1500m)同日夜溫差大(20°C)令咖啡櫻桃生長緩慢,糖分同芳香化合物(如萜類)累積多,增強花香潛力。火山土壤(如衣索比亞Guji或肯亞Nyeri)富含礦物質,提升酯類濃度。低海拔(如巴西Cerrado,800m)花香潛力低。

(b) 處理法強化前體轉化

處理法決定前體化合物(如糖類、酸類)轉化成花香物質嘅效率。水洗法(washed)去除果皮果膠,保留純淨酸質同酯類,突出茉莉花或梔子花等白花香;日曬法(natural)果膠長時間接觸,增加酯類同醇類,帶來玫瑰、荔枝或薰衣草等馥郁花香;厭氧發酵(anaerobic)控制發酵環境,進一步強化果花同草本花香。

(c)烘焙度嘅決定性作用

花香物質(萜類、酯類)多為熱敏性,易受高溫分解。淺至中烘(Agtron 70-85,約180-205°C)保留最多花香化合物,突出茉莉花、玫瑰或薰衣草香;深烘(Agtron <55,>210°C)分解萜類同酯類,轉為堅果、焦糖或煙燻味,花香幾乎消失。

Copy link
Powered by Social Snap